思想所赴渭南调研关学文化
摘要:传承关学文化,探寻关学遗迹
为树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7月9日思想所赴渭南关学文化调研团抵达渭南,在渭南开展为期7天的“传承关学文化,探寻关学遗迹”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团成员出发前合影)
调研团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搜寻渭南地区明清时期关学士人的相关事迹和留存文献。关学是宋明理学的重要学派,由张载创立并于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在关中地区传衍的地域性理学学派,亦称关中理学。仅以基本的《关学编》为例,其中记载渭南籍关学士人多达31人,不乏韩邦奇(明朝人,字汝节,号苑洛,陕西朝邑人,著有《易占经纬》、《志乐》等书,明代关学中坚,与其弟韩邦靖合称“关中二韩”)、杨爵(明朝人,字伯修,号斛山,渭南富平县人,被誉为“一代廉吏,关西夫子”)和南大吉(明朝人,字元善,号瑞泉,渭南临渭区人,被誉为“张载以后,关学复兴第一人”)这样的关学代表性人物。
(调研团成员在临渭区地志办查阅资料)
在渭南调研期间,调研团获得了渭南市地志办工作人员的热情帮助。他们提供了渭南市及各县区地方志材料,协助调研团成员检索与关学文化相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献资料,并积极联系相关县区工作人员,协助调研工作的展开。在临渭区地志办,调研团查阅到被誉为 “明清渭南八志之首”、由明代关学代表南大吉编著的《渭南志》和其侄孙南师仲所著《渭南续志》,调研团从中了解到以南大吉为首的渭南关学人士的相关事迹。这对丰富渭南籍关学士人资料,传承优秀关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7月11日调研团采访了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前主任王答雄,通过访谈了解到渭南地区古籍文献的分布情况,为调研团队下一步工作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调研团成员采访渭南市地方志办公室前主任王答雄)
调研团在走访渭南地区留存关学文献中,得到了渭南各县图书馆、文保局的大力支持。在蒲城县图书馆调研时,在工作人员的热心引领下,调研团成员在地方文献室、古籍室翻阅与关学相关的地方志资料、人物传记资料和文集资料等等。查阅到清刻本《韩苑洛全集》、《易占经纬》等韩邦奇先生的存世文献。发现周爰诹著《蒲城文献征录》及其《续编》,其中收录了蒲城关学的相关资料。在大荔县图书馆,调研团成员查阅到《大荔县古籍善本目录》等文献材料。调研完成后,大荔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调研团成员交换联系方式,并提出可以为调研团成员的后续调研提供相关资料。在韩城市文物保护局,调研团成员查阅到了明万历年间、康熙、乾隆年间和民国等各个时期的《韩城县志》,查找到清代陕西状元王杰的《葆淳阁集》及其易学著作《惺园易说》。
(调研团成员在蒲城县图书馆古籍室查阅资料)
(调研团成员与韩城市文保局工作人员合影)
八百里秦川养育出正直、大方、朴实、厚重的关中人,这种独特民风的形成与流传在此长达800年的关学思想息息相关。调研团用七天时间探寻了渭南地区关学文化的足迹,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此次调研成果丰富,为调研团成员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为相关古籍的抢救、保护与整理提供了基础。
(调研团成员在渭南火车站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