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校承办“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
发布时间:【2015-04-06】        阅读:1 次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我校承办的“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于4月 3日至4日在西安举行。今年的学术交流会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七十余名学者围绕“黄帝与黄帝文化”、“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著名学者张岂之、鲁谆、刘源俊、林安梧、李威熊、邓国光、岗村宏章、张廷皓、莫砺锋、万俊人、赵馥洁、赵世超等参加此次学术交流会,并作精彩发言。大会共收到论文六十余篇。我校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做了《传统文化与“道”论》主题讲演。

        交流会开幕式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张光进主持,副省长白阿莹作了题为《黄帝文化是“载道化人”的民族文化基因——在“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上的讲话》。我校校长郭立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黄帝是中华人文之祖,黄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与会专家探讨黄帝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追根溯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同时还涉及黄帝文化研究中的具体问题,如黄帝故里的考证、黄帝传说的起源及其演变、黄帝文化与儒家学说的关系、黄帝文化在后世的影响等问题。

        “文以载道”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与文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作为核心理念,“道”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标识中的一条主线,从老子的“天道”观、孔子的“人道”理想到韩愈“道统”论是中华民族重道崇德的优良传统。“道”与“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涵,但也有共性,反映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对“道统”与“文以载道”等观念的价值意涵,历史与现实意义进行探讨,是本届学术交流会的热点。

       以德润身,以文化人,反映了古代先哲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文以化人”涉及到教育修养的功能与中国文化理想人格形态等问题。通过经典文献的解读揭示以文化人的价值,也是此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学者们围绕传统经典文献的再解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及价值进行了创造性探讨。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创新是近现代中国学者所关注的主要学术课题和社会使命之一。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历程和经验得失,并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创新提出了诸多创见。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必须做好具有独特价值的地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与会学者们一致强调,强调文化的融合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

        本届学术交流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出“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重要讲话后召开的,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作为陕西省“乙未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大会主席台

会场

与会学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后台登录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PS:710069) 电话:029-88302982/88305298 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