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张岂之先生在南京大学的演讲
发布时间:【2013-11-16】        阅读:1 次

 

 

“到了南京大学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张岂之先生原任西北大学校长,现任教育部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国家“2011计划”文化传承类咨询委员会召集人,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先生是史学界著名的“侯外庐学派”的领军人物,上世纪50-60年代,张先生作为侯外庐先生的助手,协助推出了影响几代人的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80年代后,张先生又主持出版了《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宋明理学史》等力著。

       张先生与南大有不解之缘。匡亚明老校长主持完成的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凝聚了张先生的重要贡献。虽86岁高龄,但张先生仍关心学界、关注学术、也关注文化的传承创新和中华历史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这次到南大演讲,张岂之先生深感欣慰,称“有一种返回故乡的亲切之感。”“我的故乡是江苏如皋,后来举家迁到江苏南通。1937年,日寇侵华,全家远去西北,以后在北方读大学,在西北工作。尽管一直生活在北方或者西北,但在我的心里故乡是其他城市都代替不了的。到了南京大学就等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套用鲁迅先生的话并稍作修改,那就是‘故乡的秋天毕竟更像秋天。’”张先生如是说。

“我们从中国古代历史中看到了什么”

       张岂之先生援引习近平总书记8月19日的重要讲话:中国有独特的历史传统、有独特的文化传统。我们今天的道路和独特的历史传统、独特的文化传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联系自己的研究与理解阐释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

       张岂之先生从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体制和选官制度,中国有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外国政要、学者对中华文化的评述等四个方面讲述“中国历史特色之我见”。张先生贯通古今、旁征博引,详实的史料、新颖的评论,不时引起热烈的掌声。

       论及中国历史,上溯夏商,下至民国,东及琉球,西至欧美,张先生打破时空,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串联起来,不时贯之以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如,“华夏族”、“汉学”、“唐人”等等。汉族,早先称为华夏族。究竟为什么称为华夏族很多人并不清楚。“华夏族的由来有学者认为是源于华山和黄河的一条支流汉江的上游夏水。华山和夏水都在今天的陕西省。可以说陕西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之地。”张岂之先生解释道。

       论及中国的政治体制和选官制度,张岂之先生回顾中国自秦汉至明清政治体制和选官用人的历史,肯定了中央集权和科举制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其对中华民族近代衰落的不利影响。对于一些西方学者持有的“中国的古代历史就是一部专制史”的观点,张先生援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话予以反驳。“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巨大国家,文化和历史都与西方不同,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论及中国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张岂之先生给了我们三个充分的理由。“秦汉时期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形成,使中华文化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华文化的开放性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教育与史学传统保证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谈及中国古代教育,张先生甚是自豪,称其为“中国骄傲”,并呼吁将孔子的诞辰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生饱读诗书的张岂之先生对“中国梦”也有自己的理解。“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64年联系在一起,也把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历史贯穿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为了实现“中国梦”,为了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张岂之先生对当代的大学生有这样的期待。“对于大学生们,在许多课程中,不能没有中国历史课,不仅要了解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也要了解中国古代史,这样,我们才会知道中华民族的‘根’是什么。我们每个人的学脉都和这个民族之‘根’紧密联系着。‘根深叶茂’,这样才能结出丰硕的民族之果。”

       最后,张先生以一句“祝南京大学的同学们鹏程万里!”结束了精彩的讲座,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杨忠副校长总结说,“张岂之先生以思想家和史学家的眼光,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严谨的学术思维,从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制度安排、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梳理概括了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的进程和特色,带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新闻中心  吴科 杨儒/文 王红兵/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后台登录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PS:710069) 电话:029-88302982/88305298 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