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九十讲︱王中江:超验时间与经验时间——《老子》中的两种时间观及其内在关联
发布时间:【2023-07-13】        阅读:1 次

超验时间与经验时间:《老子》中的两种时间观及其内在关联

主讲人:王中江  教授


2023年7月8日下午3点,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二百九十讲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为思想所师生作了题为《超验时间与经验时间:〈老子〉中的两种时间观及其内在关联》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阳举教授主持,思想所全体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王中江教授指出,哲学上的时间是一个难以说明的问题。经验世界、生活世界中计量化的“时间”并不是时间的本质。时间的本质问题在中西方传统的宗教史、哲学史、物理史中呈现出非常复杂的形态。近代以来哲学中,对时间问题的讨论远比空间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形成了哲学史上的“时间偏好”,这源于近代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化。现代时间如何改变人类整体以及人类对地球的空间感,是当下哲学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老子哲学中存在着一种深度的时间哲学,对时间本质问题的讨论有所启发,目前学界也从语言、哲学及其他交叉学科等多方面对此展开了丰富的讨论。王中江教授认为可以将老子哲学中的时间划分为超验时间与经验时间两种基本结构,并从三个层面对二者的内涵及内在联系进行了阐发:

        首先,对于老子之“道”的时间性疑问,王中江教授指出老子的“道”是有时间性的。与西方神学的时间观相联系,老子的“道”与西方“上帝”概念都拥有在时间上的无限性。老子道的时间,并非具体事物的有穷的时间,而是不同于具体时间的超验世界的永恒时间或绝对时间。就老子的道的时间性同其他具体事物时间的关系来看,道在创生“一”和万物之前,宇宙没有具体事物的时间,只有根源性的道的持续时间。“道”的持续时间在形式上接近于上帝创造万物之前的情形,道创生万物之后,它一方面独存,另一方面又内化到各种不同的具体事物中。

        其次,王中江教授指出,通过对《老子》文本的语言学分析发现,《老子》中不但有“恒道”的表达,还有“道恒”的表达。“道恒”之“恒”字长期以来被视作副词理解,但若将“道恒”之“恒”视作名词理解,“恒”便具有永久、永远的意义,这展示出道的时间作为时序的永恒性。老子的“道恒”所指时间的无穷性,从《老子》其他文本对道的特性、道与帝关系的说明,以及对道的隐喻描述中也能得到证明:如“大道”和“道大”的“大”,表明“道”在空间上无穷性的意义,也表明“道”在时间上无穷性的内涵;道的隐喻如“母”“玄牝”“谷神”等都被赋予了时序上的无穷性内涵。老子道恒的时序无穷性,是指线性的、不可逆的无穷性,不是指非线性的、可逆的,也不是指循环和周期的无限性。

        最后,王中江教授还就老子的具体事物的有限性时间概念同道的无穷性时间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展开了阐发。老子之道的时序无穷性,一方面使具体事物从它那里分有了各自的有限时间性,另一方面又去规范和辅助各种具体事物能够享有各自的时间。在老子哲学中,具体事物的作用再大,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道的作用再小,它的作用也是无限的。老子哲学义理结构中道与万物的关系,是源与流、体与用、母与子的关系。万物源于道,同时又有自己的自主性。道一方面遵循着万物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辅助万物、化育万物;道既生成万物,又畜养万物。具体事物,特别是人类通过道的法则和能量获得长生,不管是从有穷的时序总是相对于无穷的时序来看,还是从有穷的时长最大限度地接近无穷的时长来说,这些都反过来说明了道的永恒性。老子的经验时间与超验时间的内在关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延更大的各种具体事物时长与道永恒的关系,一种是人的生命时长与道永恒的关系。在两者中都能看到,具体事物和人生获得时间上的长久性不仅值得向往,而且有望成真。道的超验时间,不仅是具体事物时间性的来源,而且又是具体事物特别是人的生命时间性的保护者,是最大限度扩大具体事物和人的生命时间的引导者。


        报告结束后,谢阳举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指出王中江教授对老子哲学中时间概念的探讨重新将时间这一问题的研究带回到老子及其哲学的研究中,深刻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智慧;认为王中江教授的研究继承了北大哲学系的优良传统,注重文本的分析研究,能够从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等角度出发展开深入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抓住更为深层次的哲学核心问题,其对老子时间哲学的研究正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交流提问环节,陈战峰老师、路传颂老师及王健兵、尹力同学分别就“老子的自然观”、“《老子》文本中‘道恒’之‘恒’的语法使用”以及“老子之‘道’的无限的时间性”等问题与王中江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探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后台登录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版权所有
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PS:710069) 电话:029-88302982/88305298 宋老师